新华网天津 > 信息 > 正文
2023 11/03 16:11:06来源: 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

海河“23·7”的“土专家、活地图”郝秀雷

信息 2023-11-03 16:11:06    来源: 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
字体:
分享到:

  为抵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今年刚进7月,郝秀雷就组织民兵排依令展开了完善防汛预案、加强防汛演练、储备防汛器材等准备工作,对冲锋舟、打桩机、救生衣等物资进行认真清点补充,摩拳擦掌做好了各项准备。接到紧急转移群众命令后,民兵排的同志们和乡镇工作人员一起,全部沉到一线,仅用25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台头镇18个村2万余名的群众转移任务。看着扶老携幼、肩扛手挑、眼含泪花的乡亲们,想起他们嘱咐的话语,尤其是握着他们留下的一串串家门钥匙感到沉甸甸的。之后20多天里,民兵们吃住在大堤上,走遍了堤坝每个角落,迷彩鞋走烂了七八双,脚上的血泡挑了又挑,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掉队。为按时完成大堤加固任务,大家顶着烈日扛了近万个沙袋,后背晒得褪了皮,手上全是一道道勒痕和血印,双脚在湿透的鞋里泡得发白,好几个人身上起了成片湿疹,甚至中暑倒地。但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渴了喝口水,饿了啃面包,每天只睡4、5个小时,每次吃饭都是满头大汗、狼吞虎咽,都想着快点吃完,快点投入战斗,决不能让洪水毁了我们的家园。

  直到8月22日,老百姓陆续返回。看到大家再次绽放的笑容,听着群众赞许的话语,握在手里的钥匙串也感觉变轻了,民兵排的同志们都长出了一口气。大家都说,只要战胜这场洪水,保住父老乡亲的家,再苦再累都值得!

  防汛初期,有次镇里开会通知,一旦水情扩大,工作人员都要撤离,但需要留下5名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让大家自愿报名。台头镇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兼武装助理郝秀雷主动站了出来,他让家属把年事已高的父母暂时安置到养老院,把年幼的儿子送到姐姐家,第一个报了名。他认为,“民兵也是兵,决不能给这身军装抹黑!”

  8月6日,郝秀雷在巡堤期间发现了一个管涌点,需要下水确定具体位置。当时,许多从上游飘来的杂物堆在一起,水面看似平缓,水下却激流涌动、危险重重。但时间不等人,再困难也要上!他小心翼翼地下了水,就在发现管涌点,准备再向前一步时,郝秀雷突然感觉脚下一阵剧痛,踉跄间失去平衡滑入水中,一下呛了几口水。上岸后才发现,郝秀雷的左脚被铁钉扎穿了。简单包扎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排水任务中。

  大堤巡查看似简单,想万无一失却很难,必须做到“手勤、脚到、眼尖、耳细”。郝秀雷的祖辈都是大清河光明扬水站的水工,爷爷在这工作了30多年,父亲在这工作了28年,小时候他就跟着他们学到了很多观河治水的技巧。为了提高巡堤质量,他带着民兵排的同志一起干,手把手地教他们,水闸怎么查,坝口怎么看。什么是沙地、淤土,什么样的迎水坡容易被掏空;什么样的芦苇和水草扎根比较深,必须要下手细细地摸;什么样的土质不好,容易出现表面硬里面软的弹簧土,必须用脚踩一踩;什么样的气泡和漩涡是渗水点,早点处理才能避免管涌……大家边学边干,4公里长的任务堤坝,2小时巡查一次,24小时不间断。20多天里,郝秀雷带队发现处置隐患就有上百个,没有遗漏一处险情。

  8月4日凌晨,民兵排在光明扬水站闸口检查时,郝秀雷听到闸涵里的水声与以往有细微不同,滴水的频率变快了。大家都没发现什么,但他按照经验判断,这个闸底很可能有问题。他当机立断,联系潜水员下水查看,果真发现闸口被几块砖石卡住。过后,郝秀雷心里一阵后怕,这种情况如果处理再晚点,闸口压力变大,闸就保不住了,后面村民的宅子、上万亩的良田可能就要遭殃。

  现在,虽然大清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想起抗洪抢险的战斗经历,他们依然会感慨万千,“我将把任务中迸发的精神、作风和荣光发扬下去,在民兵岗位上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