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项行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举、城市更新提升的亮点之举。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就成为了天开园开疆拓土的“创业者”,天开园最早的战士。天津市科技局园区营商环境处处长华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从天津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处到园区营商环境处,他积极转变身份,迅速进入角色,丝毫不敢懈怠,奋斗的脚步须臾不停,跑出了天开“加速度”。
他是天开园规划蓝图的见证者。作为全市大学科技园工作处室的主要负责人,他积极响应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于2022年8月第一时间投身高教科创园市级工作专班,着手园区空间选址、功能定位、体制机制设置等规划编制工作,成功推动建设规划方案于当年12月面向公众发布。此后,不到1个月时间,2023年1月10日,他又转战成为新组建的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班)中的一员,投身于开园前期紧张建设工作。期间,家中老人多次病情危重住院,需要床前照料,同时面对专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抗住压力,白天在岗位全心投入,中午、晚上在医院悉心陪护,数月不辞辛劳往返其间,既照料好至亲,又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最终见证了天开园的谋划、孕育到诞生。
他是天开园首批项目的引进者。他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积极对接天南大高校,面对许多专家教授对成果转化创办企业存在疑虑顾虑,他组织团队利用开园前短短1个月时间,深入校园30余次,与专家教授谈成果转化、讲政策措施、谋开工落位,推动天开园首批55个高校项目成功入驻,共涉及信息技术、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天开园成功开园聚集了资源、注入了活水。不仅如此,他还精心组织高校建立“准入基础条件+运营团队评价+高校领导决策”的常态化项目遴选机制,完善项目库、专家库,促进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项目遴选工作,确保各类优质项目源源不断涌入。
他是天开园智慧园区的开拓者。5月18日开园后,他任园区营商环境处处长,开启新的工作历程。智慧园区建设对于他来讲,是从未接触过的新生事物。从摸不着头脑到理清门道,他不断地学习、探索,多次深入北京中关村、一线企业、服务机构、一站式窗口调研考察,怀揣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化服务平台的目标,最终,他拓展专业边界,带领技术团队攻克政务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园区管理服务、宣传展示等13类48项建设需求难题,提出20余项共享数据清单,明确10余类接口标准,推进天开园数据共享先行先试。
他是天开园开放交流的推动者。他常说,“一流科技园区应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包容的理念”,秉承这个信念,成功组织承办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天开高教科创游,与英国剑桥园区代表对接交流,生动讲述天开故事,成为了天开园对外交流的闪亮名片。开园以来,他积极推动园区与市教委等8个市级部门建立工作机制,统筹组织天开大讲堂、科创沙龙、创业大赛、名师大咖汇、金融路演等活动30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两万余人,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亮点”。他把握园区发展重要时点,积极组织对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宣传报道天开园500余次,持续唱响天开声音,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他是天开园入驻企业的守护者。作为企业服务工作专班的一员,他瞄准企业发展需求,精心设计企业调查问卷,深入天开广场开展“一对一”座谈调研,了解企业技术路线,倾听创业者心声,建立企业档案,描绘企业画像,为精准服务企业打牢了基础。他深知,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第一桶金至关重要。了解到目前企业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专业性的科技服务以及广阔的应用场景,他发挥深耕科技系统三十年的优势,积极搭建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大中小微精准对接机制,发挥政策引领,助力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每站在天开广场上,他都会深情地凝望着莫比乌斯环围合托举婴儿的雕像,感受天开园一天天的变化,愿与志同道合者携手,用真心真情浇灌天开园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