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英践行家庭美德数十年,孝敬父母及长辈,长期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老人,中华传统美德孝老爱亲,是李伯英一直坚守的信念。李伯英以她朴实的生活态度,默默地挑起家庭重担,得到邻里们的一致赞扬。
李伯英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她、婆婆、丈夫和女儿。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父亲是保卫科干部,母亲是保健站医生,曾多次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的称号,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她接受正能量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李伯英在1995年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当时公公患有脑栓塞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婆婆常年高血压、心脏病、腰间盘突出,公婆生活常需要人照顾。由于爱人从事野外工作,常年不能照顾家人,面对困难,李伯英没有退缩,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凌晨起床侍候老人的起居,帮助老人穿衣服、洗漱、喂饭。由于老人不能自理,李伯英每次都要守在老人身旁,为其铺垫舒服,帮其翻身清洗。面对困难,她有过难为情、有过泪水,但这些从没阻止她侍奉老人的决心,从心底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照顾父亲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这样的生活她整整坚持了十三年。守着瘫痪病人,还要完成随时清理、通风等工作,每当亲戚、朋友来看望老人,都由衷为好儿媳竖起大拇指。
婆婆在家庭会议上也多次表达了对儿媳妇的感谢,到现在为止她的婆婆已80多岁,虽身体大不如以前,小脑也有些萎缩,但看得出,她面目红润,精神矍铄。“我的儿媳比我的三个儿子都能干孝顺。”婆婆逢人便说。
随着公公病情的加重,吃饭吞咽都成问题,李伯英每天都要精心挑选食材,打成浆状,然后再包成小饺子,剁碎后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公公吃,有时不小心呛到了要不停地为老人拍背,每次喂饭的过程都要耗费半个多小时。每次喂饭李伯英都感到腰酸背痛,像打了一次仗一样疲惫。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辛苦,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也从未埋怨过丈夫不在身边分担得不容易,反而将整个家照顾得非常周到。她不断鼓励自己,要“做公公永远孝顺的女儿,做女儿称职的母亲,做丈夫坚强的贤内助”。
现实的困难并没有将李伯英击倒,她迎难而上,克服艰难险阻,将公公照顾得无微不至,十三年的风雨兼程任劳任怨,老人到临终的最后时刻握着她的手,流下两行热泪,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李伯英十几年如一日,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围着全家转,忙碌而紧张。白天到单位工作,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回家做家务,为全家老少做饭、收拾,一天下来已经精疲力尽,等全家老少都已入睡,她还要完成电大课程,每晚为了跟上教学进度都要学习到深夜。她的付出,家人和单位领导看在眼里,在不同的场合给予认可与表扬,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公婆单位领导还邀请她参加单位中的活动,在单位内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李伯英平凡而朴实,二十多年对患病老人的体贴入微的照顾,抚养女儿、赡养公婆,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孝老爱亲,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