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庆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六年来一直在挖掘和宣传独流历史。参与编辑《千年古镇 独流史话》一书;走访独流镇的老人,用笔和手机记录《独流人的口述历史》;他以独流文化历史为主题拍摄的抖音短视频,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许多人在茶余饭后,打开他的抖音,了解独流镇的过往,包括革命英烈、历史传承、饮食文化、能工巧匠、独流酒醋的历史……大众对独流文史从懵懵懂懂变成逐渐了解,进而增强家乡自豪感,复兴古镇辉煌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热爱家乡,热心修志
刘洪庆自小就特别爱听老人们讲述独流的历史故事,通过老人们的讲述,他对独流这座历史名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热爱家乡的同时,他也下定决心深入挖掘整理独流历史。在工作时间之余,他专注于有关独流历史书籍研读。2015年末,他被独流镇政府聘请加入到新独流志书《千年古镇独流史话》编辑组,与几位政府退休的老同志一起进行编辑整理工作。刘洪庆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下班的时间,完成编辑组领导交给的任务。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材料使用,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寒来暑往,冬去春来。经过三年的奋力打拼,《千年古镇 独流史话》一书出版,并受到独流地区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挖掘抢救,记录口述
虽然独流是历史名镇,但是由于不是县治所在地,相关官方历史资料并不多。如何充实独流镇志,使之更加详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除了尽可能多的寻觅有关独流资料外,寻找历史见证者,请知道这些历史的老人口述这些历史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由于老人们基本都已年过古稀,记录口述历史显得尤为紧迫。为了弄清独流四大水会的来龙去脉,从2016年起,刘洪庆便踏上问询之路。这些年来,他走访了多位高龄老人,做了大量记录,水会的迷雾逐渐散去,露出端倪。为了弄清每个水会具体的水机子名称及对应照片,他自费去北京消防博物馆、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天津民俗博物馆等博物馆拍照录像,终于在今年的五月上旬,将独流镇的十八台水机子登记造册。
利用网络,宣传独流
现如今,互联网带来的宣传效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了解各种新鲜资讯。为了更好地宣传独流镇文化历史,从2015年开始,刘洪庆就在朋友圈上陆续发表有关独流历史的文章和照片,受到网友的欢迎。随着对独流历史研究及调查越来越深入,他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发布研究调查的过程。《独流杜家嘴村400的大国槐》《独流曾经的39座寺庙》视频浏览量超6万余次,挖掘整理的民间故事传说,拍摄《独流镇南庄子阎道爷的传说》《独流人曾抢救出失传三百多年古棋谱》等。同时,刘洪庆还积极做好革命历史的挖掘宣传工作,拍摄《1944年独流第一党小组的建立》《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地下工作者何玉宣》《独流镇史记泥塑制作技艺获批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流的能工巧匠——韩福军,四年时间扎制竹制应县木塔模型》等视频短片。他着眼于挖掘并充实独流镇志不完善的地方,陆续推出《国家级博物馆借展的独流水会的水机子》《独流过坝栈》《独流酒厂曾经出品的15款白酒》等多部视频。
刘洪庆利用网络宣传独流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非遗传承,历史古迹,特色美食等,通过拍摄短视频,使独流地区的群众对自己的家乡有个更深层面的了解,增加了广大群众身居独流镇的自豪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独流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