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检察院组建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时,尤增良作为优秀办案骨干被选中,进入到第三分院第七检察部工作。五年来,他积极推动三分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零起步,经过不懈努力艰苦拼搏最终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办理了一起又一起在全市“首例”、在全国有影响的公益诉讼案件,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跨区域“府检联动”工作机制,为维护天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滨海及渤海湾海洋生态环境做出突出的贡献。尤增良完成了从一名刑事检察官助理向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的角色转变,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2019年初夏,尤增良所在的市检三分院第七检察部获得了一条公益诉讼线索,在滨海新区临海新城北部有一片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是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增良所在的办案组负责办理这起公益诉讼案件。那段时间,古海岸湿地周边经常有几个人行走在泥泞中,这群人中背着双肩背书包、手提照相机不停地拍照记录、站在水里测量水深的那个人就是尤增良。办理这起公益诉讼案件的关键所在,就是要采集和固定湿地水域遭到破坏的证据,作为检察官助理的尤增良多次前往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夏天,检察制服上是一片片白色的汗碱痕迹,汗水流进眼睛里面,身上的皮肤被蚊子咬的一片片的红疹;冬季,渤海湾凛冽的寒风轻而易举就能刺透办案人的冬衣,随风卷起的海沙使人寸步难行。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办案人员查清了行政机关在监管、治理、防治等方面的直接责任,向行政机关提出了诉前检察建议,对互花米草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美丽生态守住关口,助推海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案件先后被最高检评为“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全面实施五周年“好案件”,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之际,被评为全国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尤增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天津的海岸线总长有153公里,2021年到2022年,尤增良用自己的脚步把这个数字“丈量”了两遍。他所在的办案组开始办理互花米草外来入侵物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互花米草在天津各个入海河口的沿海滩涂疯狂生长,对环渤海海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在案件线索摸排阶段,为了收集证据,准确掌握互花米草具体的生长点位与分布范围,办案人员需要沿着整个海岸线进行实地探查,勘验拍照固定证据,最远的北疆电厂点位与马棚口点位相隔近100公里,几乎是天津行政区域内海岸线的最南端与最北端。尤增良和同事为了能早一点到达百公里外的勘察地点多做一些工作,经常是来不及吃早餐就急匆匆地出发了。“又去看海景了,”别人开玩笑说道,但这其中的辛苦只有办案人自己明白。从冬天到夏天,尤增良就进行了近百余次的实地踏查,进入实地踏查现场的道路都是非铺装的羊肠小路,导航地图往往都没有定位,很多路都靠办案人自己摸索出来,应验了“走的人多也便成了路”那句话,这些辛勤努力,看似是最笨拙的方法,却开辟出了最稳固的公益之路。因为前期对地形亲力亲为地探索,对证据使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收集与固定,为后期办案工作打牢了基础,增强了底气。
由于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下超负荷工作,尤增良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长途行车、冒着严寒在泥泞中跋涉,经常是一手扶腰一手拿着相机边走边拍摄,寒风把厚厚的棉服都打透了,刺骨的冷对于他而言是难以描述的痛苦。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尤增良和他的同事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去完善每一个办案细节,这就是绿水青山守护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也许这才是对整个办案团队一路艰辛最好的诠释。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场听证会可能只需要三、四个小时,但尤增良和他的同事们准备了整整两个月,大量的案件背景材料、大半年时间实地勘察获得的第一手危害性证据材料,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责任和已经开展的治理工作情况等大量的文书材料,还要与津冀两地的参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会议的每一步流程都需要反复沟通与磨合,确保万无一失。
尤增良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注意到互花米草的治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标准可循,于是主动学习,和政府的治理方案去求计问策、共同商讨,最终与国家海洋计量中心共同推动制定“互花米草生态损害评估、生态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等系列标准”,将标准技术内容申报立项,现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即将落地。面对新领域新物种,针对专业问题善用“外脑”、联合“外力”,并在该领域推动出台相关标准,使跟进监督工作不仅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延伸,也推动治理工作从“个案治理”向“规范化治理”深入,为同类别海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拓展出了更广阔的公益视角。
尤增良所在部门办理的这起互花米草外来入侵物种案件入选最高检检察听证典型案例《公益诉讼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刊》,被评为2022年度全市政法机关“示范优案”和2022年度全市检察机关“示范优案”及“十大优秀检察建议”,被写入2023年天津两会《天津市检察院工作报告》。该案成功入选最高检察机关颁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相关办案经历被人民网、《检察日报》、《天津支部生活》刊载。
尤增良经历了办案中的各种磨炼,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新时代紧紧把握服务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立足检察职能,努力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法律之力护航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维护环渤海海洋生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