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17日电(记者郭方达、白佳丽)在天津市南开区津河畔,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往西不远处,几栋高楼矗立,楼体外以“天”“开”两个中文字组成的红蓝双色标志格外醒目,这里是中国北方城市天津打造的科创园区——天开高教科创园。
自2023年5月18日开园以来,这座园区新增注册企业超1600家,成为区域破题科研成果转化难题的一个新载体。
天津拥有170多家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56家高校、70余万在校师生,科教资源丰富。由“一核两翼多点”组成的天开园,是天津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和策源功能,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平台,也是探索破解成果转化难题的一次尝试。
扫除制度障碍,成为打开成果转化大门的第一步。开园前公布的34条支持政策就在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分享、优化横向科研项目职称评审等多个方面作出了顶层优化,旨在打消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担忧。
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表示,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高校科研人员、校友等创新主体。
天开园还发挥起“创业保姆”的作用,全天候的专业服务团队让不少“初出茅庐”的创业新手们减少碰壁。
“出了校门发现自己不懂的太多。”天津心脉联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双阳对此深有感触。工商、税务、融资……一年时间里,他从一个懵懂的创业者,逐渐走向成熟。
“我们主要从事纳米纤维素等新材料绿色制造和产品开发,刚开始不知道自己的技术究竟能用在哪。”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朝辉说,天开园多次搭台,通过大型国有企业的应用场景开放共享,让技术和市场“找到彼此”。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之一。“作为新材料领域企业,我们此前在北京发展,为了寻求更大的生产场地以及更加优惠的政策,我们来到了天开园。”天开集思拓(天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孔繁华说。如今,集思拓已准备在天津市宁河区投入生产。
目前,在天开园新增注册企业中,北京来源企业128家、河北来源企业78家,整体占比超过12%,天开园已成为京津冀三地创业者投资兴业的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