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8月27日电(记者白佳丽)在全球医药行业快速变革的浪潮中,我国制药领域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日前,第二期“中国药”研讨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召开,来自业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国药”发展新未来。
由天津市临床药理学专委会主委、天津医科大学吴晓辉教授主持的开幕式上,与会专家阐述了“中国药”的深远意义。随后,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白云龙和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GCP主任赵振宇共同主持的学术报告环节精彩纷呈。
作为全球第一个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制者,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陆军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带来了以“原创生物药的战略方向及初步探索实践”为题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针对超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最新进展。
针对“中国药”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黄锐进行了讲解。北京协和医学院刘玉玲教授则以“从现代天然药物看中国的原创新药发展”为题,分享了降血糖创新中药“桑枝总生物碱片”的研发历程,这一成果也是“中国药”的代表性成果。
功能代谢组学在中药功效组分的研究新发现,展示了生命健康交叉科学的最新应用,香港浸会大学吕海涛教授对其进行了生动的介绍。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新则分享了新药成果转化的创新路径,以及药学院每年过亿元成果转化额的成功经验。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董林毅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中国药”的必要性。
在研讨会的两个分论坛上,不少与会专家认为“中国药”正在驶入快车道。在分论坛上,专家们首先围绕着“如何做好创新型‘中国药’”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药”的创新开发应与临床紧密结合。“促进国产原研药的开发,优化中药评价体系,实现进口药品的中国再评价”是创新型“中国药”的工作方向。
“创新型‘中国药’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要贯穿国际市场,树立‘中国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形象。”天津市临床药理学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旭说。
另一个精彩的分论坛以“‘中国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问题”为主题。与会专家认为,应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挖掘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开发。以“安全、有效、稳定”为核心指标,结合基础研究与真实世界数据,同时兼顾药品集采、医保政策及药物再评价等因素。
与会专家还认为,要注重院内制剂的再开发与利用,并促进产学研用各环节的有效贯通,是“中国药”在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等共同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