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城市大部还在沉睡,天津航空基地却已亮起灯光。天津航空安保部综合值班助理袁琳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工位上,温和的提醒声阵阵响起,“您好,您酒测签到没有成功,请再次进行酒测签到”“您好,器械检查完毕后,请及时扫码填写器械领取记录”……这些重复了十年的对话,是每架航班起飞前不可或缺的“安全密码”。
作为综合值班助理,袁琳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航前保障的“最后一道闸门”。从逐班监控700余名机组人员的酒测签到,到收发数十个航班的执勤器械;从核查每件器械的扫码记录,到接听凌晨来电解答同事疑问。春运高峰期间,她面前的单据堆叠成山,屏幕上密集排列着航前酒测信息,但面对凌晨四点焦虑询问的机组成员,她依然能够耐心、温暖地回应:“您再试一次,我帮您同步刷新系统。”这份十年如一日的耐心,让严谨的安全流程始终包裹着人文的暖意。
夜晚,当城市陆续亮起霓虹灯牌时,袁琳也即将结束她一天的工作。她将新到的执勤器械有序归位,面前的屏幕滚动着当日出港的航班信息。
袁琳节日期间坚守在岗位上
这份凌晨四点的坚守,不仅是天津航空“守航人”群体的缩影,更是整个民航业万千女性工作者的常态。从航前准备到空中服务,从机务检修到运行调度,她们以专业与坚韧构筑着民航安全的立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