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5月23日电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峰对话暨第二十二期天开创新沙龙”19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举行。
开幕式上,发布了“工业智能化信创平台”,该平台由南开大学、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及新一代工业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四方共同研发。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南开大学紧密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需求导向和跨学科特征,加快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推动人才自主培养水平显著提升、成果转化应用效能持续升级、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南开大学将聚焦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重大需求,有组织加强学科布局、科研攻关和交流合作,推动共筑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共塑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新局面。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姚建铨作题为“我国太赫兹技术、产业及其应用的机遇和前景”的报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党组书记、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纪正昆作题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强国建设”的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科学家李世鹏作题为“低空经济:从此岸到彼岸——建设低空融合基础设施”的报告。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CCF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屠长河作题为“机器视觉,擦亮智能制造的眼睛”的报告。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主持圆桌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臧冀原、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天津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会会、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彬围绕“大模型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的前景”分享了系列精彩观点。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清华主持下午的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工业AI与通用AI的本质分野、工业AI的四维困境、京津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等话题作观点分享,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参会代表从机遇挑战、重大需求、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思辨和交流。
本次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两周年之际举办,是首届中国(天津)天开国际科创交流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开大学、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工信局共同主办,天津南开大学二十一世纪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与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承办。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主题,旨在搭建高端对话交流平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凝聚共识、贡献智慧。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智库、企业等有关单位的代表500余人次参加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