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6日电 小站稻育种全国领先、沙窝萝卜新品种上架电商平台、岳龙红甘薯远销东南亚……面对农业“体量小、规模不大”的天然短板,天津独辟蹊径,探索出一条“小而精”的品牌发展之路。
天津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小农业,大津郊、小城区”特点,乡村常住人口203万人,城镇化率高达86.01%,仅低于上海和北京。2024年,天津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538.12亿元,同比增长4.1%;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总产量突破27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不断探索的天津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起,天津市启动“津农精品”认定工作,现有品牌225个,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溢价率达到15%。在《中国品牌》杂志社区域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中,“津农精品”荣登排行榜第七名。小站稻、沙窝萝卜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茶淀玫瑰香葡萄、宝坻黄板泥鳅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茶淀玫瑰香葡萄成功入选第二批中欧互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天津特色农产品与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市场信息处处长李洁介绍说,2024年天津遴选了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等10个品牌,按照“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质”的思路重点打造,推进单品品牌提质。一年来,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甘薯这3个品牌从发展模式、渠道拓展、市场效果、联农带农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站稻作为天津农业的“名片”,品牌上提市级管理,授权用标企业41家,制定小站稻全产业链标准8项,规范小站稻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2024年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83.4万亩,总产量53.5万吨,产值125.4亿元。

图为岳龙镇国仕营村红瑶甘薯种植区。
岳龙镇两任党委书记接续推进红薯产业,两年多时间实现了全镇红瑶甘薯种植面积从2000亩到1.8万亩的大幅跃升。现在,红瑶甘薯已经占据了全国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

图为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的沙窝萝卜种植户们喜获丰收。
针对“小而散”的现状,2024年天津市西青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引入供应链企业,探索提出“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统一种植及“五标一码”品牌保护。2024年沙窝萝卜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108%,单品溢价率达到100%。
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天津市农业品牌建设跳出传统“重生产、轻品牌”的思维方式,始终把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受众群体统筹考虑,在创新求变上做文章。
李洁介绍说,“我们连续三年举办‘津农精品’直播联赛;2024年首次举办天津市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每年举办小站稻、番茄、西甜瓜擂台赛,通过赛事活动增加品牌曝光量”。在消费下行的大背景下,“津农精品”以满足消费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属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运营“津农精品”城市概念店。
李洁表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天津农业通过科技赋能、全链升级和营销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即将于10月在天津举办,在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盛会的同时,也将成为天津农业品牌建设的新起点,推动天津农产品深度走向海外市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