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09/18 11:58:04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五年引资超千亿 天津市武清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2025-09-18 11:58:04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9月17日电(记者王晖)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17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天津市武清区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武清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13.4%、5.3%,地区经济运行呈现出“起步早、发力快、增速高”的特点,工业、批零业、服务业等指标实际表现均好于预期。

  天津市武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许颖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以来,天津市武清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深入落实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武清区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其中,京津产业新城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五年累计引进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台铃科技等项目3920个,资金到位额1136亿元;承接清华超滑科技、北化工产学研基地等北京科技转化落地项目210个,总投资183亿元;市场化引进北京疏解功能项目113个,总投资509亿元,为北京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超260家。

游客在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京津佛罗伦萨小镇游览购物。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天津市武清区陆续吸引8个院士专家团队项目落地转化,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5个,天大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9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074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6.2%、26.4%;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发展到303家、13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61%、550%。产业焕新步伐加快,以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为“双高引领”的6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产业园、麦格纳汽车部件等238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规上工业企业增加至824家、年产值超1400亿元,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45家、超500亿元。

  在实数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天津市武清区加快推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14个数据中心建设,智谱AI、宗申数引网等标志性项目落地,智算算力规模超2万PFlops,数字经济企业超7500家、营收超700亿元,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在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表面贴装技术生产线操作。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天津市武清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国资管理全面加强,9家区管经营性企业整合为5大集团,56家低效企业出清,10家融资平台已退出3家,武清经开区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营商环境跃升10项措施,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32个、“倒计时审批”事项21项,“签约即挂牌、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模式全面推广,市场主体突破18.1万家、比“十三五”末增加4.8万家。

  在深化对外开放方面,丹佛斯、艾默生等一批外资企业在天津市武清区增资扩产,侨商产业聚集区、中欧产业园、留创园、俄罗斯楼等开放平台能级提升,特变电工、大禹节水、和治药业、英华学校等一批企业、单位布局海外项目,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6%,年均外资到位额超2亿美元。

丹佛斯在华建成投用全球制冷研发测试中心。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在乡村振兴方面,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孙学颖介绍,天津市武清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业品牌建设、拓展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区域样板。区内已引入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天津农科院等100余位农业方面高水平专家,建成1个人才服务平台、2个联创中心、4个教授工作站、4个科技小院、15个产业服务站;打造以“福运武清”为引领的“1+3+N”品牌体系,培育“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小鹊登枝”口感番茄、“小熊掰掰”鲜食玉米、“小猴摘摘”精品鲜桃等“武清果蔬”萌宠系列品牌,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以建设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为契机,集中资源打造了天民田园、李大人庄、运河不夜城等一批标志性农文旅项目,为京津冀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短途休闲理想目的地。

  许颖悟表示,天津市武清区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巩固拓展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做实全方位发展要素支撑,为“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完)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