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应用场景不断照进现实,低空经济不仅串联起津城的产业链与创新链,更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腾飞之力
◇低空应用由传统通航、作业、飞行培训等,逐步向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场景加快渗透拓展。低空装备被广泛应用于空中游览、航空摄影等通用航空领域……这片万亿蓝海大市场中,天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
◇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聚集了飞马、航大汉来、蜂巢、天航智远等无人机主机厂,以及松正、中科汇航、安胜等低空产业配套企业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毛振华 宋瑞
工作人员在天津直博会直升机馆内布展(2025 年 10 月 14 日摄) 孙凡越摄 / 本刊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夜空璀璨。两千架无人机缓缓升空,伴随着音乐节奏,在夜幕中变幻出五星红旗、长城、北洋纪念亭等图案,庆祝新中国76周年华诞以及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的130岁生日。
这场流光溢彩的空中表演,出自天津本土企业——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之手。“无人机表演正成为节日庆典的新标配,既塑造出多元的文旅场景,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魅力的窗口。”公司创始人齐俊桐说。
无人机点亮璀璨夜空,是低空经济近年蓬勃发展的缩影。在我国北方最大港口城市天津,无人机产业迅速崛起,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与国际竞争力。随着应用场景不断照进现实,低空经济不仅串联起津城的产业链与创新链,更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腾飞之力。
拓展多元应用 激活市场潜力
走进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导航飞控、智能航电模块、数据传输、飞行模拟、惯性导航和卫星定位等30多种无人机航空电子产品琳琅满目。
“我们面向航空测绘、侦察监视、管线巡检和教育培训四大应用场景,提供无人机航电全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球积累500多家客户。”该公司负责人李治国说。
在我国,低空经济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涌。自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低空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应用由传统通航、作业、飞行培训等,逐步向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场景加快渗透拓展。低空装备被广泛应用于空中游览、航空摄影等通用航空领域……这片万亿蓝海大市场中,天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
一方面,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环保、消防应急、城市治理等领域。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环保、应急等部门向城市大脑运营中心提出巡检需求后,城市间部署的“宝莲灯”全自动机场如莲花般盛开,机身仅有水杯大小的无人机腾空而起,自主规划航线自动开展巡检任务。
“我们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解决了许多传统巡检难题。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就能远程调度无人机,并很快就能收到一份详细的巡检报告。”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朱胜利说。
从高原到山谷,从严寒、大风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挑战……云圣智能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已在全国多地应用,为当地电力、新能源、消防应急、城市治理、林业、智慧文旅等提供“机、网、云”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也离不开无人机赋能。
总部位于天津的中铁十八局,旗下二公司承建的甘肃红沙岗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凉州九墩滩100MW光伏治沙项目,均采用机巢式无人机对现场图像进行采集,自动生成巡检报告。采用的无人机具备机库功能,能做到无人值守。无人机根据设置飞行计划自行飞行,图像自动回传,无需人工干预巡检。
其中,无人机借助配备的AI图像识别、工单处理等模块,以及搭载的可见光相机、热红外相机,可实现对光伏组件自动巡航、自动悬停多角度拍照,从而快速识别组件表面破损、断栅、缺角、二极管故障、热斑等故障及污损。该系统对热斑缺陷、防反二极管缺陷的识别率高达95%以上。
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机场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性,无论严寒酷暑皆可7×24小时无人值守作业,自动执行巡检任务,提高巡检效率800%。同时具备快充模块,无人机归位即充电,仅需32分钟即可将无人机电量从10%充电至90%。
夯实产业基础 优化政策环境
低空经济的蓄势腾飞,离不开政策支撑。近年来,天津向上对接国家战略,向下衔接市场需求,将低空产业明确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4年5月,《天津市宁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明确到2026年底落地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突破60家;同年8月,《天津港保税区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明确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各区发展路径日益清晰,政策支撑愈发有力。
云圣智能2017年在北京中关村孵化,一年后核心部门落户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云圣智能已申请知识产权600余项,团队从10余人扩展至500多人。“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赋能,以及低空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撑,这颗来自北京的‘种子’,在天津的沃土上快速长成了大树。”朱胜利说。
坚实的产业基础与优良的生态,同样是低空经济起飞不可或缺的条件。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聚集了飞马、航大汉来、蜂巢、天航智远等无人机主机厂,以及松正、中科汇航、安胜等低空产业配套企业。
以天津港保税区为例,低空经济已成为其五大航空产业集群之一。该区航空产业发展局局长阴利介绍,区内集聚70余家直升机和无人机新型航空器产业链企业,构建起“研发-制造-维修-应用”的低空经济链条。
同时,天津注重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2024年7月,天津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在中国民航大学(东丽校区)成立,共同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今年8月,天津低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揭牌,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前不久,天津大学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低空经济领域的高端智库与科研平台……
“将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和中国民航大学等院校的科研优势相结合,有望推动低空经济在天津快速‘飞’起来,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说。
面对企业对“高精尖”技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天津正发挥高校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加快布局低空领域学科建设。
天津市多所院校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速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新兴专业。天津工业大学申请自主设置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南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天津大学组织申报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已正式获批。
“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为企业实现技术突破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齐俊桐说,公司布局创新平台与人才体系建设,入选2024年“民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项目”,为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智能无人系统创新路径提供重要支撑。
强化区域布局 彰显地方特色
在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下,天津的低空产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特征。
在传统农区宁河区的七里海湿地,无人机成为湿地保护的“空中哨兵”。“通过‘低空+湿地治理’模式,无人机不仅用于监测火情、防范违规进入,还能收集物种分布与植被生长数据,为生态保护提供精准支撑。”宁河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田秀静说。
2024年2月,天津市宁河区揭牌成立天津(宁河)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一批在农业、湿地治理、物流、清洗等领域的全新低空应用场景“上线”。
该产业园总经理张春玲说,依托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团队及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和人才资源,宁河构建“政府+高校+企业”模式,持续擦亮低空经济产业园这一“名片”。
放眼天津,低空产业正呈现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天津港保税区通过“制度创新+场景开放”加速低空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去年7月,临港控股获批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165.3平方公里的低空空域使用权,涵盖化工巡检、海岸线巡检及救援等多样化的无人机飞行场景。
天津临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种杨说,公司打造了无人机清洗建筑物幕墙、配送外卖和海岸线巡检救援等应用,还将陆续拓展化工园区巡检、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
“依托天津港保税区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我们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产品足迹已遍布全球七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OO姚娜说。
作为天津市低空经济先行区域,北辰区将全区近半数空域纳入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并于今年7月落地天津首笔低空经济领域项目贷款。
据悉,这是由天津农商银行与中国银行共同提供的9800万元银团贷款,支持北辰区低空空域信息网系统开发及建设、低空智慧物流网络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升级,推动区域低空经济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作为吸引航空合作与投资的重要平台之一,今年10月16~19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全球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品牌副总监姚平说,本届直博会结合全球通航产业、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关注热点,通过多项对接活动,把近年“央地合作”“产业链协同”的经验转化为更紧密的合作生态。
“我们期待持续以直博会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全球航空领域优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天津发展的新机遇,共同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学森说。
(《瞭望》2025年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