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11/19 10:17:39来源: 天津日报

天津出台28条举措 打造国际一流租赁发展新高地

2025-11-19 10:17:39    来源: 天津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昨日,天津市委金融办正式发布《天津市建设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6—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8条务实创新举措,全面推动租赁产业能级提升。《方案》明确,到2030年末,全市租赁公司资产总额力争达到2.8万亿元,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算力租赁等新兴领域,全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

  巩固优势与拓展新领域并举

  这份为期五年的发展路线图为天津租赁产业设定了清晰量化目标:在飞机、船舶、出口离岸租赁和绿色租赁等传统核心领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具体包括累计完成3000架飞机租赁业务、1600艘船舶租赁业务,绿色租赁资产规模超过6500亿元。

  《方案》还明确提出拓展租赁新赛道,推动算力租赁、低空经济设备等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租赁业务形成规模,在新兴领域抢占发展先机,打造“算力租赁高地”,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十大维度28条举措精准施策

  围绕上述目标,《方案》从融资、司法、人才、业务创新等十大维度构建了全方位支持体系。

  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方案》显示将“多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专项信贷政策,推动本地机构提供更优惠、便捷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租赁公司发行公司债、资产证券化(ABS)及绿色债券等产品,并探索由相关区和开发区依法依规给予支持。

  在司法保障方面,将充分发挥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法庭的专业优势,完善“专业调解+商事仲裁+司法审判”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法院系统建立数据共享和风险通报机制,为租赁业务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司法环境。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政策将聚焦租赁产业重点企业的核心人才需求,对优质租赁公司的人才在落户、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租赁专业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租赁大讲堂”等平台提升行业整体专业水平。

  政策与业务创新是《方案》的核心亮点: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对项目公司发放外币直接借款;支持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试点拓宽租赁物正面清单范围,推动新能源设备、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和卫星等创新租赁业务集聚;允许航空发动机、大型设备租赁适用海关异地监管政策,并根据行业实际需求逐步拓展更多租赁物试点。

  在租赁业务层面,《方案》鼓励租赁公司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出口租赁,深化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研究建立出口租赁风险共担机制,推动国产高端装备“走出去”;做精做专经营性租赁,积极探索“租赁+产业投资”“租赁+资产管理”“租赁+保税维修”等创新业务模式,延伸产业价值链。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方案》提出,发挥租赁专业论坛品牌作用,打造全国高端租赁行业智库,塑造国际一流租赁服务品牌。支持产业链优质核心企业入股合规租赁企业,实现产业与金融互补,推动优质租赁企业做大做强。

  《方案》明确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租赁集聚区,支持东疆综保区建设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国际一流船舶租赁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出口离岸租赁中心,对标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一流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同时,高水平建设“绿色租赁高质量发展区”,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加强配套建设,依托东疆国家级租赁和新金融产业园,加快租赁产业主题园区建设,构建全方位支持租赁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区。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方案》同样强调严守风险底线,推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大数据智能监管平台,强化中央与地方、各部门之间的监管协同,形成合力,为行业稳健发展筑牢风险防线。(记者 岳付玉)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