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干细胞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干细胞库;合源生物免疫细胞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审批;九州通投资6亿元成立天九再生医学,与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创立“细胞外囊泡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天津药研院等公司的4个国家一类新药取得6项临床许可,进口药临床许可1项;汇康设备、旷博同生等获得多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走进滨海高新区“细胞谷”,一项项技术创新正在这里实现,一项项成果正在这里加速转化。如今,高新区“细胞谷”已经集聚细胞相关企业超过30余家,形成了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细胞全产业链。作为天津“十四五”规划重点培育的创新标志区,高新区“细胞谷”正在加速快跑。
自主创新成就行业领军企业
很多怀疑为白血病的患者经常会做流式细胞检测。流式细胞检测要给不同的细胞标记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荧光标记物,然后,让细胞们一个个排队通过流式细胞仪的激光。因为提前标记了荧光标记物,不同的细胞各自发出它们绚烂的荧光,这样就可以被流式细胞仪采集到。流细胞检测正是通过荧光抗体,来把“坏蛋”细胞找出来。
位于高新区的旷博生物是国产流式诊断试剂的领跑者。“我们打破国外对流式诊断试剂的长期垄断局面,实现了高端流式诊断剂国产化。”旷博生物董事长兰宝石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是国内从抗体原材料生产到流式诊断试剂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的企业。”
流式试剂生产涉及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开发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旷博生物的发展得益于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1项国际发明专利、14项国家发明专利,“血细胞系列单抗关键技术及产品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让企业在市场上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全产业链
2018年6月,吕璐璐在天津创立了合源生物,致力于免疫细胞治疗等创新型药物研发和商业化。今年7月“刚刚满三岁”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4亿元C轮融资,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前合源生物才刚刚获得了4.5亿元的B轮融资,在生物医药领域跑出了“合源速度”。
“合源生物自主研发的CAR-T产品CNCT19细胞注射液已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颁发了天津首张细胞药物生产基地《药品生产许可证》,这也是北方地区的第一张许可证。”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吕璐璐博士说,这意味着经过产学研用临床转化落地,我市免疫细胞治疗创新型药物生产基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目前合源生物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有10余种管线产品正在研发中。
如今,高新区“细胞谷”涵盖了细胞提取制备、细胞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等六个方面,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进入临床试验及产业化阶段,一个具有创新活力的细胞全产业生态显露雏形。
日前,中源协和与北医三院联手打造的细胞存储与应用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揭牌,双方将围绕细胞研发、细胞存储、细胞应用等全面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京津冀临床级细胞存储与应用示范基地。此前,在中源协和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基因与细胞治疗),也得到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
产业载体厚植发展沃土
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领域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突破,细胞与基因治疗也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自2020年以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在渤龙湖科技园启动了21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载体建设。“8万平方米的渤龙产业园主体建筑已完工,将用于‘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3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将于今年启动运营。”滨海高新区生物医药招商局副局长郑纯林表示:“10万平方米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今年年底具备入驻条件,预计可吸引30余家企业落地,现已有药研院抗体中试车间、干细胞研发产业化项目有意入驻。”
在创新资源方面,高新区已经汇集8个国家级、36个市级产业创新平台,呈现出强平台化的明显特征。天津高新区将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新建干细胞、免疫细胞、基因药物等共性产业化平台,建设“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不断推动学术成果向产业转化,构建“创新链”到“产业链”完整闭环。到2023年,高新区“细胞谷”将集聚细胞企业100家,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引育顶尖人才100名,产值突破100亿元。(张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