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节,很多逝者家属除了祭扫,也会借着这样的日子,为逝去的亲人换一种安葬方式。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市主流的安葬方式是公墓安葬,然而,这种留存骨灰的安葬方式能否长久满足市民所需?从市第一殡仪馆了解到,当前,该馆的骨灰安放已趋于饱和。由此可见,留存骨灰的安葬方式日渐“捉襟见肘”,因此,民政部门倡导市民采取骨灰深埋、草坪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让逝者回归自然,让思念留存人间。
市第一殡仪馆是我市建设最早的殡仪馆,随着骨灰安放数量逐年攀升,现有骨灰安放格位已不能充分满足市民丧葬需求。与此同时,搬入新址的市第二殡仪馆,在骨灰迁移过程中,对于选择办理骨灰撒海以及骨灰草坪葬的,均开通绿色通道,目的就是为了让绿色殡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无论是将骨灰寄存到殡仪馆,还是安葬在墓地,只进不出,总有一天,在有限土地下会出现无法再安排入葬的局面。”市民政局殡葬处处长张悦东说,节地生态安葬将成必然出路,“天津还给出奖励政策,鼓励更多市民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让生命在自然中延续。”
据介绍,所谓节地生态安葬,是指在对逝者的安葬过程中,采取不保留骨灰和不设标志物的安葬方式。目前,我市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主要有骨灰撒海和骨灰草坪葬两种。选择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包括三项内容,即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和承办服务补贴,其中,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为1420元/具,节地生态安葬奖励为1000元/具,发放对象为采取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亲属。
“逝者遗体火化后60日内直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申请人为逝者的亲属或有权处置逝者骨灰的权利人,可以向承办单位同时申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也就是说,可以领到2420元的奖励补贴。”张悦东说,除了满足60日内火化要求外,还要看以下几个要件:逝者为天津市户籍;在2020年1月1日(含)后申请办理节地生态安葬;自愿在我市民政部门核定的殡葬服务单位办理节地生态安葬;基本殡葬服务遗体冷存、遗体运送、遗体火化均由我市具有合法资质的殡葬服务单位提供。“如果说,具有天津市户籍的逝者,遗体火化后没有直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而是在2020年1月1日(含)后申请办理节地生态安葬的,只享受节地生态安葬奖励。”
“我市自1990年起举办骨灰撒海活动,截至2021年已累计撒海骨灰23404具;对于选择骨灰草坪葬的,为方便群众咨询办理,我们将每年清明前预约登记改为全年预约受理方式,将每年清明前后举办改为全年适时举办,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办理途径。”张悦东说,今年,因疫情影响,清明节“叫停”了市民参与骨灰撒海、骨灰草坪葬等活动,但推行移风易俗的脚步不会间断,我市推出了代撒、代葬服务,市民可以拨打市殡仪服务总站电话27716792、27322944以及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电话26824711进行预约报名。(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