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3 06/05 10:23:41来源: 天津日报

厚植底色逐绿前行——天津市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2023-06-05 10:23:41    来源: 天津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天津之美,美在天成。抬头见蓝、推窗见绿,风景如画、移步易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处处生机盎然。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天津厚植底色,挥毫泼“绿”,点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如今“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场景,越来越多。从百姓以往“盼蓝天”,到如今常常“拍蓝天”“晒蓝天”,蓝天白云常驻的背后是精准源头管控、矢志不移攻坚的态度与决心,是综合施策、直击病灶、标本兼治的果敢与魄力,是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格局与担当。

  天津正奋楫扬帆、逐绿前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一刻也不能等的紧迫感,为推动全市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抢得先机。

  盈盈碧水润津沽 美岸净流鸟竞飞

  周末,东疆亲海公园里游人如织,观海上日出、堆沙堡、赶海拾贝,全家组团来玩。这条海岸线,俨然已成为京津冀游客的亲海生态廊道。

  来自北京密云的游客赵先生一家人,上周六早上6时从家出发,开车3个小时到达东疆亲海公园。“坐这儿吹着海风,陪孩子玩沙子,感觉特别惬意!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天津有153公里海岸线,北起涧河区域,南到北排河区域,主要是粉沙淤泥质滩涂。几年来,坚持渤海治污与岸线治理相结合,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从以前“靠海不亲海、临海不见海”,到现在游人共享亲海之实、亲海之乐,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给市民游客带来了可见可感的巨大变化。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副教授李永仁每年都做入海河口区滩涂调查。“缢蛏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环境代表性海洋底栖贝类,对水体污染比较敏感,它的出现,说明入海河流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除了数量增加外,其种群已经由河口延伸至内河。”李永仁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绿水青山,我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蹄疾步稳。

  陆海统筹、河海同治、生态修复、风险防范,为守护碧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12条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实施“一河一策”,工程化、项目化推进,水质在持续改善,实现了从“全部为劣”到“全部消劣”的飞跃。

  一汪碧水让整座城灵动起来,一幅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诗意画卷徐徐铺就,全民生态共建、生态共享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遍布我市的各个公园已经成为有生活、有生机的城市舞台。

  前不久,我市今年重点打造的“一环十一园”之一的新梅江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绿荫环抱,水岛相依,仿佛一条绿色长廊纵贯南北,成为市民赏花游玩的新打卡地。

  不仅有大公园,百姓家门口“小而美”的公园也多了起来。通过打造一批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实现了“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百姓生态体验感明显增强。

  深入污染防治攻坚 实现“蓝天白云”“绿色转型”双丰收

  破旧立新,是为了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近年来,天津以产业、能源、运输和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关键举措,连续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着力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

  数据显示,我市空气质量实现逐年改善,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十年前的96降至37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61.5%,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3.2%,重污染天数下降到4天。

  随着污染治理不断深入,污染减排难度逐渐增大,新建项目需要的可替代总量指标约束日益趋紧。对此,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提出“先用后补、跨区调剂”,各区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先上建设项目、后落实减排指标,也可与其他区进行指标互换或有偿调剂。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校准绿色标尺,按季度监测评估工业园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相关管理部门推动绿色转型提供参考。依托工业园区污染物监测平台,自动归集数据、分析研判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园区、企业提升改造,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近期,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争取中央院所、北京科技力量和天津环保产业的协同,组建服务12条产业链的生态环境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更好服务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表示,要深化与京冀两地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优化细化机制协同、政策协同、标准协同,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上下大力气,以产学研协作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今年我市还谋划建设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比如推动钢铁行业深度治理,垃圾焚烧企业对标升级,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全过程提升改造,建设港东新城、泰达等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两防”治土,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增强 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天津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导向,聚焦事关天津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启动实施“十项行动”。

  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行动,是天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实践。6月3日,微信小程序绿盟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将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碳普惠模式,激发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活力。

  天津加快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舒适恬静、宜业宜居示范城市,大力培育生态文明文化体系,使绿色价值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变革,为百姓带来的是实惠,是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在滨海高新区融汇景苑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箱房前,居民拿手机扫描箱房展示牌上的二维码,箱房门自动开盖,投入垃圾后,显示屏上会显示可回收垃圾重量,并同步积分,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知道整个小区的垃圾回收处理情况及垃圾去向,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明显提高了,社区环境整洁有序。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水上公园举办了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游园市民热情参与。我市还将以“小小生态环境局长”“环境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为切入点,推进首届京津冀大学生绿创大赛等创新活动,开展环保设施集中开放活动以及举办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活动,目的在于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的生动局面。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加快生态格局重构重塑,近年来,我市颁布了《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项条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机制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正在构建优质生态体系,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良好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正在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资本,转变为经济价值,“宜业宜居”已经成为天津一张亮丽的名片。(曲晴)

【责任编辑: 金鑫 】
01007009001000000000000001111753112966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