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法治 社会 独家 视觉 视频 滨海 舆论 经济 房产 汽车 生活 文化 企业 服务 健康
天津 > 正文

绿色为底 创新为笔

2021年11月13日 10:46:49 来源: 今晚报

  厚植绿色产业发展沃土,领跑国内新兴产业领域……如今,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专业化园区,也已经成为本市重要的创新基地,大批新能源企业正在这里茁壮成长。

  满目翠绿,树影婆娑,漫步于子牙园区,如置身林圃。TCL、格林美等知名循环经济企业坐落两旁,没有扬尘,听不到噪音,也找不到一个烟囱,在这一排排整洁的标准化厂房里,每年能够“消化”150万吨废旧机电、废弃电器、报废汽车、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并把它们转化为再生铜、铝、铁、塑料等产品。

  再算一笔生态账。目前,子牙园区再生资源处理加工能力达800万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每年节能524万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66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园区始终坚持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多年来,这里的工作人员亲眼见证了园区的跨越式发展,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如果说“绿色”是园区发展的底色,那么“创新”便是这里最具魅力的名片。2012年,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

  最近,坐落于此的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氢能源电池系统正式投产,系统效率比之前提升了3倍,整体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银隆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持续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电能、氢能的高效融合,打造了智慧循环动力系统,以创新“智造”揭开了行业发展的新势态。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从单一的再生资源拆解,向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再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拓展延伸,子牙园区始终秉持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构筑了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再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持续深化与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拥有循环经济、新能源领域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近500余项,形成了循环、生态、智慧、宜居、便捷、开放的循环经济“子牙模式”。

  接下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推动京津冀绿色产业发展为己任,加快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速“雏鹰”“瞪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家民 陈泽宇)

[责任编辑: 金鑫 ] [责任编辑: 金鑫 ]
敬请关注手机新华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01007009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