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法治 社会 独家 视觉 视频 滨海 舆论 经济 房产 汽车 生活 文化 企业 服务 健康
天津 > > 正文

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津南答卷——津南区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盘点

2021年12月08日 17:43:48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岁月记录发展的足迹;风起南岸,潮涌津沽,革新凝聚奋进的力量。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春华秋实,一路走来,征途波澜壮阔,成就振奋人心。一串串亮眼的数字,一项项喜人的成果,一个个历史的瞬间,见证了津南破茧成蝶的蜕变,书写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津南答卷。

  看实力:

  五年来,津南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难中求进。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311.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8%。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新平台,引进京冀项目1200余个、投资额900余亿元。华海清科、联想佳沃、中电科46所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津南开花结果。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15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余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11家,雏鹰企业达到249家,瞪羚企业达到31家,均位于全市第一梯队。

  看产业:

  五年来,津南区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由56.9%提高到65.5%。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观展人数达到107万人次,落户华墨集团等会展企业900余家,会展经济拉动效应达到1:7。津南区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累计引进700余家企业入驻海棠众创大街等“双创”平台,万人发明专利数22.2件。小站稻种植面积达5万亩,小站稻“源、魂、种”优势彰显,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津南获评“中国小站稻米之乡”。

  看生态:

  五年来,津南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蓝绿空间占比达65.5%,生物多样性显著优化,使天津东南部降温约0.4℃、增湿约3%,在构建京津冀东部生态走廊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成绿色工厂25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园区围城”治理,撤销取缔工业园区20个,治理散乱污企业2299家,预计2021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40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改善36.5%。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综合改善率达54%,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看改革:

  五年来,津南区完成机构改革、社会基层治理改革、国企改革等近100个大项、300余个子项改革任务。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社会治理职能全部划转街道。完成312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组建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建成便民服务的全科网格1561个。建成市级“美丽社区”24个、智慧平安社区233个。完成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国企混改。“放管服”和“一制三化”改革深入推进,99%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双万双服促发展”“企业家服务日”活动持续开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由4.4万余家增加到8.7万余家。吸引落户各类人才2.3万人。

  看民生:

  五年来,津南区实施民心工程60个大项、200余个子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高,地铁1号线延长线开通,地铁6号线二期试运行,新建改造鑫怡路、微山南路等30余条道路,建成5G基站2000余个,新增便民综合市场34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天津市文明城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未拆迁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任务超额完成,煤改清洁能源3.3万余户,自来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高,新增就业10.81万人,帮扶创业1.42万人。新建改造中小学和幼儿园28所,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8万余个、义务教育学位1万余个,引进南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双减”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津南医院和中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津南医院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并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全区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107个老人家食堂,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50张,区财政支出未拆迁村老年人生活补贴2.2亿元,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专项救助资金4.5亿元。

  光阴的刻度丈量出前行的脚步,深厚的积累沉淀成坚实的台阶。如今,津南正信心百倍地踏上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的新征程,继续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津南好客户端 [责任编辑: 张博 ]
敬请关注手机新华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01007009001000000000000001111756112814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