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3 03/21 17:40:31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中国运用前沿科技推动农业物种选育

2023-03-21 17:40:31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天津3月21日电题:中国运用前沿科技推动农业物种选育

  新华社记者郭方达 尹思源

  “世界已经步入育种4.0时代。”正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智能技术引领的育种方式,将是未来中国种业发展振兴的关键。

  种业振兴本质上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应用,创造出越来越多符合生活需要的优质种子,不断推动农业作物向更优良的方向进化。

3月18日,正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赵春江认为,种业科技发展,已经由“1.0经验育种”“2.0杂交和家系育种”“3.0分子育种”逐步向“4.0智慧育种”过渡。

  “一段时期内,这些育种技术将并行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种业大国,正在面向未来布局。”赵春江说。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近年来,中国不断探索种业振兴模式,通过联系高校、院所、园区、示范县市、乡镇、村、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农业科技创新10个方面的主体,持续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

3月18日拍摄的展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想找到理想株型,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眼睛看、拿尺子量。”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副主任王跃星表示,近年来通过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许多作物的基因都能够用分子标记的方式进行辅助选择。“长成之前就知道能长成什么样,摘一片叶片就能知道控制重要性状的优异基因型,从而预测未来成长的株型。”

  目前在分子育种领域,中国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技术上不断探索深化,并取得实际成效。

  “比如最近,中科院团队研究的无肌间刺鲫鱼非常火。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涉及肌间刺发育的基因敲除,从而创制优良的水产种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在杰认为,随着基因育种技术不断完善优化,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优质种质,丰富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餐桌。

  在种质优化技术不断前进的同时,如何将更多种质资源高效接入育种体系,也是推动农业物种进化的关键。

  目前,中国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总量超50万份,但进入育种应用的比例仍不高。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一局面有望持续改善。

  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内,巨大的中控屏连接着储存区4.7万余份种子样本。输入所需的样本名称或编号,其各项生长参数便跃上屏幕,库区内的样本也在智能系统的选中下,被移送出库。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徐石勇表示,这套智能系统改变了以往人工选种的低效局面,通过将各类种质信息接入平台,科研所需的各项参数都能够一目了然。“智能化管理系统也监测着种子状态,便于未来进行选种扩繁。”

  近年来,更多新技术被中国科研机构应用在农业物种选育阶段。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和植物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合作,积累底层数据和搭建数据库,有望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达到标定种子优劣等级的目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准确且快速筛选出预期的良种。”徐石勇说。

  赵春江认为,未来随着育种实验对于高通量、高效率、高精度采集解析的需求不断提升,智能装备、智能算法等相关技术,将成为世界种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责任编辑: 胡彦竹 】
01007009001000000000000001111757112959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