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与会代表热议话题,大家纷纷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将有新作为,下一步本市要进一步扩大京津冀三地合作,完善交通路网和港口建设,促成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加快把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代表:
推进协同发展 让蓝图变现实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全方位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市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继续在京津冀区域协同中主动融入、落实定位、谋得发展,不断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态势。
戴永康介绍,“一基地三区”是党中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赋予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落实在实现这一定位上。多年来,本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构建实现定位的项目化清单化支撑体系。出台全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产业链。同时,积极对接北京市、河北省,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和创新协同,取得丰硕成果。加快实施重大工程、重要事项,推进重点领域全面协同。“轨道上的京津冀”拉近了本市与北京市、河北省的时空距离,有效增强了京津“同城化”效应,服务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
“多年来本市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以天津之‘为’服务协同发展之‘进’,携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戴永康说,下一步,本市将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牵牢战略实施的“牛鼻子”,在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一基地三区”,在引领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坚持制造业立市,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持续深化交通、生态、产业、创新、社会“五个协同”,在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格局上展现新作为,提速建设京滨城际、津兴铁路,加快实施津承城际、津沧城际、津潍铁路、环渤海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完善跨流域、跨省市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871”重大生态工程。(记者雷风雨 马明)
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代表:
推动交通一体化 当好发展先行官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此,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深有感触:“交通运输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更大突破,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我们将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王魁臣介绍,近年来,随着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津秦高铁、津保铁路、南港铁路、大北环铁路等陆续建成,我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368公里,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当前,天津正在加快推动铁路项目建设,京滨(宝坻-北辰段)、京唐高铁今年建成通车,津兴铁路2023年建成通车,我市第一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2024年建成通车,实现年年有铁路新线建成通车的目标。我们还在加快推动京津冀至长三角第二条高铁——津潍铁路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
“在加快打造便捷畅通的公路网方面,津石高速、京秦高速、唐廊高速一期、邦喜公路、滨玉、仓桑等一批高速和省际通道先后建成通车,我市与京冀间高速公路接口已达到16个,普通国省道接口达到31个,基本建成区域互联互通公路网。”王魁臣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正全力推动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规划建设,计划今年6月底首开段开工,建成后直通天津港北疆和东疆港区,实现进出天津港车辆快速通行。
“我们还在积极谋划京津塘高速公路扩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拟由四车道拓宽至八车道,争取2023年开工建设,形成服务北京的最便捷出海通道。团大公路等一批新的普通公路省际接口路正在提升改造。全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王魁臣表示。(记者李杨)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代表:
为前沿科技企业提供“试验场”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转化优势互补、紧密衔接,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对此,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介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以来着力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平台,在科技创新引领方面始终践行北京研发天津转化落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布局要求。“比如北京计量院重点实验室已经落地科技城,由北京计量院和天津计量院打造的国家级计量检验检测中心,已经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验收,成为科技城第一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王浩说,围绕这个国家级平台,科技城将着力集聚精密仪器制造、特种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相关产业。
此外,“像北大科技园天津分园总部、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的中试基地都已落地。”王浩告诉记者,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创新基地,同时也成功纳入了国家级高新区的联动创新区,有了这么多利好因素的加持,在优秀科技人才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具备了很大优势。科技城将为前沿科技企业提供广阔的“试验场”和落地应用场景,以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智慧工地、智慧能源等领域为抓手推进试点、示范,进一步丰富创新生态体系,围绕应用场景实现企业集聚。(记者孙启明)
天保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家旺代表:
蓄积发展后劲 展现天保作为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功能重构取得更大进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天保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家旺表示,作为天津市国有企业,将积极发挥平台公司优势,立足“一基地三区”定位持续发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是我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作为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建设和运营单位,前不久,天保控股所属天津航空物流发展公司与九州通达医药公司、美团公司正式完成签约。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大通关基地,有力促进了医药产业在规模和集聚效应上的提升,医药产业服务链日趋完善,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赵家旺说,2022年是大通关基地由建设转向全面投入运营的攻坚之年,天保控股及航空物流发展公司将充分利用好大通关基地功能载体,全力拓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广度深度,突出产业引领、龙头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大通关基地高质量运营发展。下一步将切实把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不断蓄积发展后劲,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天津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努力展现天保作为。(记者岳珊)
中交一航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涛代表: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打造大国重器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交一航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天津土生土长的央企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企业,中交一航局始终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多年来实施诸多重大战略工程,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需要,在服务国计民生工程中实现跨越发展。
王洪涛介绍,中交一航局立足京津冀,数十年来,近20家子(分)公司扎根三地。特别是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属地优势精耕细作,陆续承揽了天津地铁11号线、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天津港C段智慧码头、唐山市全域治水清水润城PPP项目、天津青凝侯淤泥填埋场应急处置项目,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千年秀林等一大批代表性工程;中交一航局研发并保有世界首制沉管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世界最大最先进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世界最先进海底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津”字头的世界领先“大国重器”,在高效率优质履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展示了天津建设者的良好形象。
“党代会描绘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下一步,我们将瞄准‘江河湖海’和‘大城市’‘大交通’主攻方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充分发挥在水运、公路、市政、房建、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全产业链综合优势,以一揽子、高品质的‘一航方案’,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互联,助力美丽天津建设,用实际担当作为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推进贡献智慧力量。”王洪涛说。(记者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