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也为春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堪称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和“情人节”,人们张灯结彩、猜灯谜、吃元宵,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风俗画卷。
元宵节也叫灯节、上元节。赏灯的习俗约始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到了隋朝,赏灯习俗得到发展。为赞誉太平,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在洛阳举办大型灯会。时至中唐,元宵节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灯节,人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假期中,通宵游赏,不亦乐乎。到了宋代,元宵灯节在规模和灯的种类上都比唐代更胜一筹,帝王通常亲登御楼宴饮观灯。清代时,元宵灯节达到极致,民间灯会盛行,还会燃放烟花助兴。
唐宋时代,有些地区还有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因贫困而死。人们同情、怀念她,于是每到正月十五这天,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形象。《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十五日,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宋人孔平仲在《上元》中云:“群儿嬉戏尚未寝,更看紫姑花满头。”
在古代,元宵节还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子此时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心仪男子邂逅的机会。元宵节因此有了“情人节”的特征,堪称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此外,人们还可以从优雅的诗词歌赋中读到许多关于元宵佳节的热闹浪漫温馨景象。比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盛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在饮食方面,正月十五这天,北方喜食元宵,南方喜食汤圆,都传递着人们对和睦团圆、家庭幸福的美好祝福与热切期盼。(记者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