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铭,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十一病区(脑血管病融合病房)科室负责人、脑血管病融合病房党支部书记。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工作,特别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介入取栓手术。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对患者极端负责的态度,守护着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
医者仁心,甘于奉献,以拼搏守护患者生命
在天津市环湖医院,从急诊到手术室再到重症监护室,是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抢救生命线,也是神经外科十一病区(脑血管病融合病房)科室负责人、脑血管病融合病房党支部书记魏铭以及他带领的介入取栓团队与时间、病魔赛跑的距离。不管是平时、周末还是节假日,经常能在急诊、手术室、科室的病房和监护室看到魏铭的身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带领团队不分昼夜服务急诊大血管闭塞重症卒中患者。在疫情发生的时期,为了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急危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抢救工作,他坚守卒中急救绿道,全身心投入每一例患者的救治当中。患者的介入手术必须在放射线透视下完成,医生要穿着十几斤重的铅衣为患者实施手术。一台手术完成后,汗水往往浸透手术衣。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挽救了大量危重脑卒中患者。魏铭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聚焦危重卒中,刻苦钻研,以过硬的技术提升救治水平
取栓手术为新兴技术,在开展业务的早期阶段,面临缺乏可借鉴经验,医护、患者群体均缺乏对该技术的认知、接受度低的困难局面。魏铭汲取老一辈神经介入专家的宝贵经验,夜以继日地研读专业文献,远赴国外国际知名脑血管病治疗机构,学习前沿专业知识。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魏铭为了尽可能利用宝贵的学习机会,经常跟随导师完成最后一台手术,深夜乘最后一班地铁返回住所,次日清晨又出现在介入导管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他不断磨炼自己,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使得血管再通时间不断缩短,形成了具有环湖医院特色的取栓手术操作技术规范。改良的取栓技术(逆向半回收)和核磁共振影像取栓术前评估的相关经验和学术观点,在国内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益。
接力奋斗,普及取栓技术,打造一流卒中介入与微创外科团队
魏铭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保持进取心,不断开拓创新,十年如一日,把智慧奉献给他钟爱的神经介入事业。为了挽救更多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魏铭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分享给身边有志于从事急诊取栓工作的青年医师,医院内能够从事急诊介入治疗的医师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患者量不断提升。同时为了普及取栓治疗理念、提高公众卒中防治意识,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工作,开设科普公众号,在全国进行巡讲推广取栓适宜技术,举办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论坛等。依托天津市环湖医院国家神经介入培训基地软硬件条件,开展急诊血管内治疗的专业培训,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进修医师和研究生从中受益。
急性大血管闭塞病情复杂危重需要团队作战,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的支持下,魏铭组建了包含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在内的卒中和微创手术诊疗团队。除了日常的查房、手术,他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团队建设和年轻医师培养中,认真为青年医师分析手术案例、复盘回顾,分析文献督促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努力培养兼具神经内外科知识和技术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骨干,使得团队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面对蓬勃发展的卒中诊疗技术,他深知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这种致残致死率高的难治性疾病,从临床科研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良好患者预后率的根本途径。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为持续提高临床服务水平他毅然选择申请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指导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临床科研。带领团队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聚焦临床研究热点,从手术技术、介入材料、医学影像,到神经保护方法对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临床研究和创新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