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农业部门在此联合发布区域休闲农业资源整合计划,天津携特色鲜明的“硬核”农文旅产品惊艳亮相。
在6月14日举行的第二届宝坻大蒜丰收节暨宝坻区私域电商优质农产品选品会上,今年58岁的蒜农尹义笑得合不拢嘴。他家今年的新蒜刚刚采收一周多时间,已经卖出近9万元。
6月11日,以“发展农机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天津市2025年“三夏”机械化生产现场推动会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举办。
今年6月6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放鱼日”,当天,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放鱼日”天津渤海湾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滨海新区中心渔港举行。
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的水稻育秧基地,新栽种的一排排种苗长势喜人。于福安蹲在地头,细细查看。
夏日炎炎,在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试验基地,正值黄瓜选种期,57岁的韩毅科起早贪黑、汗流浃背,几乎“扎”在了黄瓜地里。从数以千计的育种材料里优中选优,是这位黄瓜育种专家乐此不疲的事业。
废弃滑雪场变身“老少咸宜”的田间“迪士尼”,运河畔古镇靠沉浸式“夜经济”单日引客破万,通过“上新”“跨界”的破圈逻辑,天津正解锁乡村旅游新赛道。
初夏时节,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沙沃村的菜园里,翠绿的番茄挂在藤蔓上,一片生机勃勃。老谢站在菜园旁,脸上洋溢着喜悦。
在天津月桥文化仓,中式礼堂内红绸轻扬,伴随着喜庆的鼓乐,一对新人携手走过红毯。礼堂外不远处,开放式戏楼传来阵阵戏曲唱腔。
立夏后,走进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南任庄村,田野满目葱茏。秧苗长势喜人,随风轻摆。
天津市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志平走进《300秒看家乡》节目,带领观众一起感受西青区深厚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天津国际化大都市新城区的活力风采。
29日,天津市“兵地融合”肉牛育肥项目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北辰区举行。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北辰区政府、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新疆中新建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25日,天津市西青区举办来西青·创青“村”高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暮春时节的津沽大地,现代农业图景在机械轰鸣与数字跃动中徐徐展开。
全国首个以农村集体存量资产盘活为主题的推介会10日在天津市静海区举行。活动旨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探索更多新鲜经验,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当提及萨克斯,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什么?是管乐团奏响时华丽震撼的奏鸣,还是肯尼·基用它吹奏出撩人心弦的《回家》?
近日,天津市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志平做客《300秒看家乡》栏目,为观众介绍西青——这座千年文脉与时代脉搏共振的魅力之城,感受“崇文尚武蕴风华,古今交融耀西青”。
三地将围绕产业、科技、市场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落地见效。
近日,位于京津冀三地交界的天津市蓟州区大岭后村进入“桃花季”,吸引了不少京津冀周边踏春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近日,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走进《300秒看家乡》节目,带领观众共同畅享湿地美景、品味美食天堂!
几十年来,在周新亮、陈方林等一批开拓者的引领下,崔黄口镇的地毯“织”出了名气,走出了国门。
绿苗轻语,诉说着播种的喜悦;牛羊成群,吟唱着田野的牧歌;车间内机器轰鸣,奏响金色的生产序曲。天津农业“三头三尾”的生动发展实践,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近年来,天津市宁河区岳龙镇红瑶甘薯以其优良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市场中备受青睐,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名片”。
今年42岁的白晓慧是天津水产研究所病害育种科负责人,扎根在水产育种和病害防治一线十余年,在实验室和鱼池间探寻淡水水产抗病高产的科技“密码”。
沐浴着春日暖阳,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广袤的田野上生机勃勃。作为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这里的“六瓣红”大蒜正迎来栽种的关键时期。
春耕备耕时节,看天津蒜农如何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蒜播种机实现精准化播种作业。
2月19日,天津市春季农机化生产现场推进会暨小麦高性能播种机作业演示活动在宁河区东棘坨镇召开,全面拉开天津市备春耕生产序幕。
又是一年春耕时。昨天,由市农业农村委主办、市农业中心承办的全市春季农机化生产现场推进会暨小麦高性能播种机作业演示活动在宁河区东棘坨镇举行,全力以赴打好今年农机化生产第一仗,确保粮食生产“开门稳”。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的蒜农正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蒜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的蒜农正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蒜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今日18时7分,雨水节气至。它不仅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更与农作物的生长息息相关。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了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
“90后”欧阳莎莎来自意大利,因为高中时的一次交换留学经历与中国结缘。
这是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里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碗肉”。年关将至,记者随前干涧村“90后”党支部书记刘志军走访各家民宿,感受逐渐红火的新春年味。刚踏入村民卢桂凤去年新开的特色民宿,碗肉的香味便扑鼻而来。
一头长发,总是一身休闲装扮;说话时温柔,干事时却有股子劲儿,这是纪骄给大多数村民留下的印象。
从天津市中心向西行驶20多公里,一片占地面积50多亩的沙窝萝卜核心产区科技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玻璃大棚内,一畦畦沙窝萝卜长势喜人。当前正值沙窝萝卜的销售旺季,棚内大部分沙窝萝卜已被打包至冷库,等待分销全国。
1月7日是腊八节,恰逢天津芦台大集热闹开集,免费腊八粥发放、特色民俗表演等活动为大集增添喜庆年味。
新年伊始,在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多家地毯企业趁着春节放假前全力生产,忙着赶制订单。
近日,位于天津市郊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一派热闹景象。
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举办的2024“乡村旅游·这一年”汇报大会27日在津南区举行。
12月27日,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举办的2024“乡村旅游·这一年”汇报大会在津南区月桥文化仓举行。
临近岁末,坚果类炒货进入销售旺季。“炒货之乡”天津市静海区王口镇的炒货企业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人间烟火,三餐四季。平凡的日子里,米饭,这看似平淡无奇的食物,却如同一位无声的伙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家庭。它虽简单,却可解百味,是天南地北各色菜肴的最佳伴侣。一碗米饭,承载了家的记忆,温暖了岁月的流转。在天津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米,历经百余年时光的打磨,更加香飘四溢,它就是小站稻。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多措并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部署,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民以食为天。翻开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厚重的粮食“账本”,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方式变革的奋斗历程被浓墨重彩地呈现。在此期间,天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强化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在1978年、2012年和2023年,粮食生产能力实现3次历史性飞跃。
从日前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关要求的基础上,以优先保护耕地资源为前提,统筹安排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的用地需求,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秋意渐浓,天空湛蓝如洗,金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正值国庆假期,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迎新村打造的民俗嘉年华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里汇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小学生,一场关于稻米文化的研学活动正在如期进行。
近日,天津滨海新区太平镇第十四届冬枣文化节暨2024年农民丰收节活动热闹上演。
近日,新宇彩板·2024西青区半程马拉松暨丰收消费季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举行。
金秋九月,丰收在望,天津市蓟州区迎来一派农忙景象。在蓟州区侯家营镇玉润庄村,姹紫嫣红的月季花海在凉爽的秋风中摇曳,花丛间蜂飞蝶舞,现实版的“莫奈花园”映入眼帘,天津鑫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培土修枝,一批月季花即将从他们的手中运往北辰区和滨海新区,用于国庆节日市政工程美化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