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科创报国青年说:青年勤学早 创业刚刚好
杜泽鑫,中国民航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期间,曾沉迷游戏和短视频的他,一次偶然机会对3D打印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渐发展成为事业目标。
夏夜的微风拂过津河之畔,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的楼宇灯火通明,玻璃幕墙倒映着青年创业者们匆匆的身影,双色的“天开”标志分外醒目。
5月10日,第一届“创在南开”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新创季”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报告厅圆满结束。
大会汇聚150余位嘉宾,共同探讨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合作与未来发展。
近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慧教室,25名新生齐坐一堂,正在学习机械工程图绘制课程。
一幢幢脱胎换骨的老建筑、老厂房,讲述着天津这座城市加速盘活存量、推动城市更新的故事。
4月17日,2025年第四期天开大讲堂——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专题讲座在天开广场报告厅举行。周鸿祎围绕“拥抱人工智能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题,结合360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探索与产业应用,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4月13日,由天津大学、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人才市场联合主办,天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支持的天开班二期(天津大学班)开班典礼在天津大学成功举办。
杜泽鑫,中国民航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期间,曾沉迷游戏和短视频的他,一次偶然机会对3D打印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渐发展成为事业目标。
王雍杰,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飞秒激光加工工艺方面相关研究。去年借助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校企对接”载体,王雍杰的导师、天津大学胡明列教授团队带着基于飞秒激光精密加工装备技术在天开园注册了企业,王雍杰所在的实验室也借助这一平台,与医疗器械、新能源、零部件加工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开展了合作。
因科研成果卓越,今年2月,30岁的夏士齐博士后出站后,成为了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致力于拓扑光子学和非厄米光学的研究,目前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拥有发明专利两项。
作为首批在天开园注册的创业企业,天津攸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迅速发展壮大,企业负责人翁仲铭多年前从台湾来到天津大学任教。他表示,天开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助力台企在津快速发展。
2003年落户滨海新区的台资企业天津敏信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负责人李俊表示,天津突出的港口优势为企业布局海外市场不断赋能。
天开和平园打造“以场景驱动、以人为中心”的大模型创新社区,进一步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将为天开园内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助推大模型产业集群化发展。
天开河西园施行“领导小组+园区管理机构+平台公司”管理模式,高位推动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9家企业纳入天开河西园管理,其中新落地企业25家,OTC入板入库企业2家。
自纳园后,截至2025年1月,天开东丽园累计注册企业56家,入驻企业33家(含机构)。
天开华苑园出台全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政策,并推动首个合作项目落地。打造基于企业创新积分制的“贷、担、保、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2025年1月1日,天开园核心区累计注册企业1233家,已入驻企业725家;天开西青园累计注册企业527家,已入驻企业218家;天开津南园累计注册企业517家,已入驻企业215家。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雍杰,从事飞秒激光加工工艺方面相关研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佟泽栋,创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天开园;中国民航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杜泽鑫,从事3D打印技术领域研究,他们在科创高地天开园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